本系沿革
本系奉教育部核定於民國109年籌備成立,經過嚴謹的課程規劃與師資聘任後,於110學年度正式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。創系之初,本系即以培育智慧科技整合應用人才為使命,結合本校工程技術優勢,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智慧科技應用課程體系。
109年
系所籌備階段,完成課程規劃與教學設備建置
110年
正式招收第一屆學生,開始實施智慧科技應用課程
111年至今
持續強化產學合作,擴充智慧應用實驗室,培育智慧科技人才
發展特色
本系以網通技術與智慧應用為發展主軸,配合學校朝向數位轉型與永續經營發展,培育學生具備智慧整合應用為目標。我們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,透過專題製作、企業實習與產學合作,提升學生的實務能力與就業競爭力。
學生學習重點項目
網路通訊設計
學習網路架構、協定設計、通訊技術等專業知識,培養學生具備網路系統規劃與建置能力,為智慧應用打下堅實基礎。
智慧監控與影像識別
研究影像處理技術、電腦視覺演算法,開發智慧監控系統,實現自動化影像識別與分析,應用於安全監控、品質檢測等領域。
人工智慧(AI)應用技術
探索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、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術,並將其應用於智慧製造、預測分析、決策支援等領域,培養AI應用開發能力。
智慧物聯網應用
學習感測技術、嵌入式系統開發、物聯網架構,設計智慧家居、工業物聯網、智慧城市等創新應用,培養IoT整合應用能力。
平台整合開發應用
研究雲端平台、微服務架構、API設計與整合,開發具備良好擴展性的應用系統,實現多元平台的資源整合與協同運作。
APP設計與大數據應用
學習行動應用開發、使用者介面設計、資料分析與視覺化技術,培養學生設計具有良好用戶體驗的APP,並應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價值。
課程特色
- 理論與實務並重,強調動手實作能力
- 專題製作貫穿大三至大四,培養專案開發與團隊合作能力
- 業師協同教學,引入產業最新技術與應用案例
- 提供企業實習機會,縮短學用落差
- 輔導取得專業證照,提升就業競爭力
未來出路
升學
本系畢業生可報考下列相關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,繼續深造:
機械類
機械工程、自動化工程、精密機械、車輛工程等相關研究所
電機電子類
電機工程、電子工程、通訊工程、控制工程等相關研究所
資訊工程類
資訊工程、資訊科學、人工智慧、物聯網工程等相關研究所
資訊管理類
資訊管理、企業資訊系統、大數據分析、電子商務等相關研究所
就業
本系培育的人才具備智慧科技整合應用能力,符合產業數位轉型需求,畢業生可從事下列工作:
軟體測試工程師
負責軟體功能、性能與穩定性測試,確保軟體品質
薪資範圍: 35,000-60,000元
物聯網應用工程師
設計與開發物聯網系統,整合感測裝置與雲端平台
薪資範圍: 40,000-70,000元
系統分析師
分析用戶需求,設計系統架構,協調開發團隊實現解決方案
薪資範圍: 45,000-80,000元
網路工程師
規劃、建置與維護企業網路系統,確保網路安全與效能
薪資範圍: 38,000-65,000元
行動軟體開發設計師
開發iOS、Android應用程式,實現優質的使用者體驗
薪資範圍: 40,000-75,000元
大數據分析師
運用數據分析工具,從大量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資訊
薪資範圍: 45,000-85,000元
AI應用工程師
開發與應用人工智慧演算法,實現智慧應用與自動化
薪資範圍: 50,000-90,000元
軟韌體工程師
開發嵌入式系統軟體,整合硬體與軟體功能
薪資範圍: 42,000-75,000元
雲端平台工程師
規劃與建置雲端服務平台,實現資源彈性調配與系統高可用性
薪資範圍: 45,000-85,000元
發展目標
本系設立的發展目標著重於培育符合產業需求的智慧科技人才,並透過產學合作與研究發展,促進智慧科技的創新應用。以下是本系主要的發展目標:
五年發展規劃
第一階段 (110-111學年度):基礎建設期
- 完善課程規劃,建置基礎教學設備
- 招募優秀師資,建立教學團隊
- 開始產學合作,引入業界資源
- 建立特色研究方向與研究團隊
第二階段 (112-113學年度):發展成長期
- 強化智慧應用實驗室設備與環境
- 擴大產學合作規模,提供更多實習機會
- 爭取研究計畫,提升研發能量
- 建立國際合作管道,推動學術交流
第三階段 (114-115學年度):成熟穩定期
- 建立特色研究中心,展現研究成果
- 拓展國際合作網絡,提升國際影響力
- 深化產學合作,提高業界貢獻
- 推動創新創業,培育創業團隊